欢迎来到 礼品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山西省消协发布关于重点领域预付式消费的风险提示

时间:2025-09-22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消费者协会  

  预付式消费(如“先充值后消费”“预存优惠”等模式)因“提前锁定优惠”“享受会员服务”等特点,在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餐饮娱乐、零售(如超市卡)、汽车养护、家政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因商家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恶意卷款跑路等问题引发的消费纠纷频发,部分消费者面临“钱卡两空”的困境。为帮助消费者规避消费风险、守护自身合法权益,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就重点领域预付式消费作出如下提示。

  

  预付式消费常见“陷阱”需警惕

  

  虚假宣传诱导充值:商家以“超低折扣”“充值返现”“限时特惠”“买一年送半年”等宣传,夸大服务效果或承诺不实权益(如“保证减重XX斤”“包过考试”),诱导消费者冲动高额充值。

  合同条款暗藏猫腻:合同中模糊服务内容(如“课程内容以实际安排为准”)、限制退费条件(如“充值后概不退还”“退费扣除高额手续费”)、规避违约责任(如未明确商家闭店如何处理),甚至不提供书面合同仅口头承诺。

  资金安全缺乏保障:部分商家未将预付款项存入专用监管账户,而是直接进入经营者个人账户。一些小微商家无正规财务制度,一旦经营困难就蓄意“跑路”,消费者预付款难以追回。

  服务质量逐步缩水:消费者充值后,商家擅自降低服务标准(如更换低价产品、减少服务时长)、缩短营业时间,甚至突然闭店停业且未提前告知,消费者维权时发现商家无财产可供赔付执行。

  

  理性消费“三要”原则

  

  要理性评估需求,避免冲动充值。消费者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预付消费,切勿因“折扣诱惑”盲目追求高金额充值(如一次性充值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建议优先选择小额、短期(如月卡、季卡)预付,降低资金风险。警惕“免费体验”“低价入会”后推销高额充值的行为,对商家口头承诺的“额外福利”务必要求写入书面合同。

  要核查商家资质,选择可靠主体。消费前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商家营业执照、经营状态(是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行政处罚记录等。重点关注成立时间短(如半年内)、频繁变更法定代表人或经营地址的商家。优先选择品牌连锁、口碑良好、规模较大且已纳入政府预付资金监管平台的商家。

  要签订规范合同,保留维权凭证。务必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拒绝“口头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如课程次数、产品规格、服务标准)、价格、有效期、退费规则(如退费条件、计算方式、时限)、违约责任(如商家闭店如何补偿)等关键条款。妥善保存合同、付款凭证(如发票、收据、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商家宣传资料等证据,每次消费后核对服务记录并签字确认,避免“无凭无据”。

  

  遭遇纠纷及时维权

  

  若已发生消费争议或商家出现跑路、拒绝退费等情况,请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主动协商:第一时间与商家沟通,要求明确解决方案(如退费、继续履约),若商家推诿,可通过属地12315热线或消费者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如健身纠纷联系体育局、教育培训联系教育局等)协助调解。

  投诉举报: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12315平台)、金融监管部门(如涉及第三方支付资金池问题)或行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投诉,提供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主张合法权益。

  法律途径:若损失较大且协商无果,消费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若商家存在恶意诈骗(如虚构项目、卷款潜逃),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特别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经营者发行预付卡(单用途卡)需备案并落实资金管理责任,不得以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退费权利。若商家未履行法定义务,消费者有权依法维权。理性消费是自我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请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不轻信“高回报承诺”,不盲目追求“大额优惠”,通过正规渠道、规范流程参与预付式消费,共同维护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贺永)

  


原文链接:http://www.shanxi315.org.cn/index/index/detail?id=185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礼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礼品内参 l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