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礼品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礼品资讯 > 正文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甜味剂的认识尚存误区

时间:2024-05-11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  

  中国消费者报石家庄讯(记者李建)5月11日是世界肥胖防治日。随着消费者对体重管理的重视,低糖、无糖食品和饮料热度升高,网络上围绕甜味剂(代糖)是否安全、能否减肥等话题的争议不断。根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最新发布的调研数据,我国消费者对甜味剂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

  部分消费者对甜味剂安全性不放心。调查显示,尽管多数消费者对甜味剂比较放心,但仍有38.5%的消费者对其安全性心存疑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甜味剂是目前世界上研究较为深入的食品添加剂,其应用安全性得到了充分实践检验。

  根据《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我国同其他国家、地区一样,对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制度,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最近,上海市试点推行的饮料分级规定,使用非糖甜味剂的产品不能评为A级,旨在鼓励和引导消费者多选择原味的茶饮、咖啡等。

  消费者更青睐天然甜味物质。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不同甜味物质的接受度存在差异,其中木糖醇的接受度甚至超过蔗糖,这可能与相关行业长期持续的消费者教育有关。总体上,消费者对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接受度明显较低,比如应用已逾百年的糖精,消费者接受度仅有7.04%。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未来产业界需要多开发罗汉果、甜叶菊等公众接受度较好的甜味替代方案,满足公众控制能量摄入的同时享受甜味的需求。

  消费者选择无糖有“跟风”成分。尽管无糖产品得到年轻人的认可,但大多数人存在“跟风”成分。数据表明,很多人并不了解“无糖”的健康效应。事实上,甜味剂几乎不提供能量或仅提供较少能量,对于消费者主动控制能量摄入具有积极意义。甜味剂也几乎不影响血糖,因此,已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干预。近年来,个别研究发现甜味剂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引起舆论关注。但饮食健康的干扰因素复杂,研究结果往往并不一致,比如有的随机对照研究甚至发现甜味剂饮料比水更有利于减重。

  陈君石表示,食物多样、吃动平衡是饮食健康的核心,控制能量摄入是防治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重要途径。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等有控糖需求又喜欢甜味的人,可在合理膳食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以甜味剂替代糖的相关产品。

  


原文链接:http://www.nmg315.com.cn/news/20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礼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礼品内参 l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