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礼品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礼品资讯 > 正文

北京发布5月广告监测报告:互联网医疗诊疗服务问题较为突出

时间:2024-06-20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6月13日,北京市广告与网络交易监测中心发布5月份《北京市广告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5月份共监测电视、广播、平面等传统媒体广告29万余条次,其中,互联网媒体广告医疗诊疗服务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违法问题为广告中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报告》显示,在互联网媒体广告监测情况方面,北京市广告与网络交易监测中心共对1700余家互联网媒体平台发布的广告进行了搜索监测,搜索总量为3147万余条次,其中搜索引擎类媒体占比41%,电商平台类占比29%,新闻门户类占比7%,短视频、论坛等其他类媒体平台共占比23%;PC端和APP端搜索量占比49%,占比49%,小程序、公众号共占比2%。

  PC端媒体发布涉嫌违法广告主要集中在电商平台、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涉嫌违法问题为冲饮食品、医疗诊疗、医疗美容等类别。APP类移动端媒体发布涉嫌违法广告主要集中在新闻资讯、短视频和搜索引擎,涉嫌违法问题为医疗诊疗、房地产、招商投资等类别。

  从涉嫌违法情况来看,5月互联网媒体涉嫌违法量排名前五的商品服务类别分别为医疗诊疗服务、冲饮食品、医疗器械、医疗美容服务、房地产。其中,医疗诊疗(含医疗美容)服务类广告主要涉嫌违法表现为:广告中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冲饮食品类广告主要涉嫌违法表现为: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广告声称具有保健功能,食品广告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医疗器械类广告主要涉嫌违法表现为: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未标明广告批准文号。房地产类广告主要涉嫌违法表现为:未载明预售或者销售许可证书号、未明示价格有效期。

  在传统媒体广告监测情况方面,《报告》指出,传统媒体涉嫌违法广告量排名前三的商品服务类别分别为:营养食品、普通食品和奶粉。涉嫌违法问题主要集中在营养食品、普通食品、奶粉广告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和出现医疗、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记者 孟刚)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xyw/xfxw/202406/t20240620_4400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礼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礼品内参 l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