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今年“618”不做数学题 以次充好、退换货、保价成新话题
时间:2024-06-28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6月27日,中消协发布2024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618”网络电商尝试采用简化规则、取消预售、增加“仅退款”、拉长大促周期等动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购买意愿,今年的吐槽内容不再集中于促销优惠需“做数学题”、快递积压等老问题,而是在以次充好、退换货、保价等方面衍生出新的话题。
报告显示,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监测期内,中消协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9,110,688条,日均约45万条。舆情走势波动集中在6月初第一批商品送达和“618”当日。6月18日信息量为周期内峰值,达702,031条。
监测发现,今年“618”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假冒伪劣、售后维权、价格争议、快递服务等方面。央视财经曝光的乳胶床品背后的陷阱、福州女子网购的水晶还附假证、上海知名舞蹈室5KM爆雷倒闭、女子新购Lululemon打折款裤子裆部有血渍,消费者遭遇“限时降价”,扫地机器人买贵数百元,但难获价保等事件被点名。
中消协认为,为争夺市场,平台“比价大战”已经成为行业焦点。低价削薄的利润和服务成本主要由商家承担,倒逼中小商家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寻求赢利,导致产品质量下行、以次充好。此外,寻求“最低价”保障的保价机制,也因平台、主播、商家保价规则复杂且不透明,导致相关争议投诉不断出现,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此外,今年“618”出现了刷单包裹,快递单“红包”“奖品”诱导消费,网民收到“消费券领取通知”跳转链接短信等情况,现象的背后,是消费者信息被违规收集泄露,部分企业违规促销引流。
低价是当前商家竞争的重要手段,但切不可顾此失彼,以削减消费者体验为代价。中消协建议监管部门持续对平台、商家、主播等进行规范,防止不正当竞争、价格欺诈和以次充好等行为出现,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呼吁平台和商家对保价规则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同时力求内容明了、不玩套路,为消费者提供实打实的价格保障。(记者 王薇)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xyw/xfxw/202406/t20240628_4413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06-28致蕲春县蕲泰保安服务有限公...
- 2024-06-28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成功开...
- 2024-06-28山西省检验医学高质量发展及...
- 2024-06-28山西省儿童医院第二届教学查...
- 2024-06-28寒假将至,网警提醒警惕未成...
- 2024-06-28国产水果穿“洋马甲”抬身价...
- 2024-06-28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标...
- 2024-06-28关注!两项行政管理和服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