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礼品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展会知识 > 正文

“考公、考编”等成人教育培训消费提示

时间:2024-09-25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消委网  

  近年来,在就业压力和岗位竞争影响下,不少职场人及即将毕业的学子们纷纷选择通过参加“考公、考编”等成人教育培训提升个人能力。成人教育培训产业市场持续火热的同时,也暴露出违规经营、虚假宣传、诱导办理培训贷款、退款困难等突出问题。为增强消费者对成人教育培训消费的认知,减少此类消费纠纷,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特发出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成人教育培训时做到以下四点:

  一、查验办学资质,警惕违规经营

  教育培训机构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对此,消费者要理性选择培训机构,挑选证照齐全、口碑较好、师资较强、经营状态稳定的教育培训机构。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社交平台、查询工具来了解培训机构的各类信息,确认其是否具备教育培训的资质与能力,并注重与其他学生交流经验,做好报班前的分析“攻略”。消费者还可以先进行短期试课,待认同授课方式和培训效果后,再签订正式合同,降低消费风险。

  二、仔细签订合同,警惕虚假宣传

  为招揽生源,一些“考公、考编”的教育培训机构常常使用“名师助阵、快速提分”、“不过全退、限时折扣”、“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等宣传用语,肆意夸大资质信息和培训效果,误导消费者。而其所谓的“名师”可能是刚刚培训上岗的应届生,“不过全退”到了该退款时,就被商家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人去楼空投诉无门。对此,消费者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不能贪图“不过全退”等优惠,应与培训机构就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期限、时间安排、收费退费等方面进行约定。如果选择分期退费的方式,还应注明退费标准与办法,明确分期退费的期限、标准、周期和额度等,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此外,消费者还应要求培训机构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便日后发生消费争议时有据可依。

  三、留意付款方式,警惕培训贷款

  一些培训机构在消费者付款时,会以“优惠分期付款”的名义,诱导消费者选择实为“小额贷款”的支付方式。此类贷款往往与培训机构是不同主体,即使经营者出现违约,消费者的“培训贷款”仍要继续还款。消费者如对自己签订的贷款协议不知情而停止“还贷”,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对此,消费者在决定报班缴纳学费时,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合理选择课程。在选择付款方式时,留意合同中是否隐含贷款的条约,警惕“分期付款”变成“培训贷款”。

  四、保留消费凭证,警惕退费困难

  退费难是教育培训行业十分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流程冗长、证据不足、逾期未到账,甚至直接不退费。对此,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发票等消费凭证,如遇消费纠纷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当地12345等渠道,或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成人教育培训消费存在的问题,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呼吁,公考行业和相关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应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意识,不作虚假或夸大宣传,恪守服务承诺,履行合同约定,守法经营,诚信待客,逐步转变采取更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保障的服务质量,助力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和促进消费。

  

  附件:成人教育培训消费纠纷典型案例

  

  附件

  成人教育培训消费纠纷典型案例

  【案情简介】消费者邝先生通过信用卡分期方式花费48720元在某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购买了公务员考试培训“考试不过包退协议班”,协议内容包含笔试培训及面试培训。因考试未通过,邝先生于2022年8月10日递交了退款申请,但商家未按合同规定时间在30-45个工作日进行退款,并逾期60多天。由于无法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消费者向广东省消委会投诉,要求退款。经省消委会多次跟进调解沟通,双方协商同意分三期逐月退还。

  【案例点评】因教育培训消费涉及人数多、金额大,一旦公司出现经济问题,往往难以挽回损失,需要消费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通过投诉、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利。本案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通过信用卡分期方式一次性支付大额费用,后期却遭遇拖延退款、工作人员失联的状况,花费数月进行维权。面对该类投诉,省消委会都积极介入尽力帮助消费者维权,但部分公司因资金流转困难,多难以顺利退还钱款。对此,省消委会希望通过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有关消费风险,要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培训机构,慎重采用预付式消费模式,尤其不建议通过信用贷款方式进行大额交易。

  (来源:广东消委会)


原文链接:https://www.gdcc315.cn/html/web/bhdt/16466786090912522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礼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礼品内参 l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