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涉老消费 守护银发族的“钱袋子”
时间:2025-09-22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近年来“银发经济”兴起,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推销、涉老食品虚假宣传、投资理财诈骗等频发。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注重健康、渴望关怀的心理设置重重陷阱,老年人消费权益问题日益突出。9月8日,山东省烟台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提醒老年朋友理性选购保健品、涉老食品与投资理财。
保健品“花式套路”围猎老年人健康。用一套精准针对老年人的套路,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前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
食品领域虚假宣传瞄准老年人的餐桌。食品领域也成为涉老消费欺诈的重灾区。一些商家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养生神品”,标注“宫廷秘方”“祖传工艺”等模糊信息,高价售卖;将普通食品的用途与药品相混淆,并使用误导性用语,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虚假宣传。
投资理财骗局觊觎老年人养老积蓄。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不法分子以“低风险、高回报”“国家扶持项目”“养老理财”为噱头,承诺年化收益率超10%甚至更高,甚至以拉人头投资可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诱骗老年人加大投入或者拉人头投资。
烟台市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药到病除”不可信。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严重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一些不法商家以“健康讲座”为噱头,利用“访谈”“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要高度警惕保健品虚假宣传的销售陷阱。
老年人要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明确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核心理念;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根据其功能和适宜人群有针对性地选择,不要盲目购买,认准“蓝帽子”标识,按需自愿购买,并认真核对产品批号和功能,必要时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验真伪。
投资理财务必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拒绝陌生人推荐的“内部项目”“原始股”;不轻信微信群、朋友圈的投资广告,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非官方理财APP;大额投资前,务必与子女、亲友商量,或咨询专业人士意见,若遇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
原文链接:http://www.hn315.net.cn/newones.asp?id=1741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海南发布月饼消费提示
最新信息
- 2025-09-22合肥鹏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
- 2025-09-22陵水抽检发现3批次食品不合...
- 2025-09-22海南抽检发现14批次不合格...
- 2025-09-22保亭抽检发现1批次食品不合...
- 2025-09-22澄迈1批次不合格食品
- 2025-09-22“集味家园”“粥爸爸”等2...
- 2025-09-22“黄山佬”五城茶干等12批...
- 2025-09-22修翰医堂牌维生素C咀嚼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