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礼品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工艺美术大师顾泽军:紫砂也需要现代化

时间:2019-04-17   作者:   来源:  

  【中国礼品网讯】紫砂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宜兴紫砂陶工艺”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何传承与发展,是紫砂大师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说起宜兴紫砂壶,不得不说绞泥技术,现代紫砂绞泥已发展演变成一种独有技法的紫砂装饰,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紫砂泥,经人工揉合、按压、层叠、镶嵌等多种手法绞和而成,再通过拍打泥片,并按要求切割泥片、镶接泥片,直至打好身筒,这样便在壶身上形成不规则却十分自然和谐的纹饰图案,如天际流云、湖光山色、大漠原野等,但绞泥技术成型异常艰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泽军擅长绞泥工艺,出生于江苏宜兴市丁蜀镇头阳村一个紫砂陶艺世家,第一把壶就做了6个月,这一行一做就是20多年。

  

  他介绍,绞泥技术唐代就有,紫砂绞泥约出现在明代晚期,宋代的绞泥瓷器比唐代又有了进步,内容更加丰富,技术含量要求更加苛刻,产品更具东方神奇魅力,到明代,瓷器绞泥几乎绝迹、失传,然而,这种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技术,如今在宜兴的紫砂中重放异彩,且技艺娴熟。

  

  顾泽军并不满足于这些传统技艺的娴熟运用,他时常思索,既然21世纪被认为是新材料的世纪,那么,传统紫砂材料能否在“透气性好,泡茶隔夜不馊”的特性上,向科技保健材料方面再迈进一步?

  

  2003年,顾泽军开始接触到电气石、方解石、麦饭石、木鱼石等水处理材料与紫砂相结合的新工艺,并进行了一些大胆而又缜密的实验。

  

  耐高温的阳起石,打开了他上述实验的突破口,经过半年多反复试验,他集各种水处理材料、辅助材料和中药石煅烧为一体的制品终于试制成功,经权威部门22项检测,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和实质性审查,2013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科技紫砂研制的成功,使顾泽军备感欣慰。正如何道洪大师所言:“宜兴紫砂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是民族的,不是个人的”,这一“国粹”的健康发展与发扬光大,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独特乐章。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礼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礼品内参 l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