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礼品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营销管理 > 正文

别让“剩菜盲盒”陷入安全盲区

时间:2023-08-12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剩菜盲盒”的食品销售方式。对于“剩菜盲盒”,有人低价捡漏,也有人不幸踩雷。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称,“剩菜盲盒”存隐患,切忌盲目消费。(8月2日《工人日报》)

  “剩菜盲盒”其实是销售处理“临期食品”的变种,只不过引入“盲盒”一词自带的未知惊喜属性,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趣味性与吸引力。理论上来说,临期食品销售处理,既减轻商家的库存积压,避免食物浪费,又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确实算是一举多得。

  然而,在特别低价的刺激下,加之盲盒的随机属性,“剩菜盲盒”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消费侵权问题的多发区。而“剩菜盲盒”主要集中在烘焙类糕点以及部分咖啡饮料、熟食、便捷式快餐等,确保食品在流通、贮存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至关重要。食品销售花样无论如何翻新,都须以食品安全为前提。

  “剩菜盲盒”经营,必要的规范与监管须跟上,避免沦为食安的盲区。首先,尽快完善临期食品流通方面的法规,使临期食品的流通符合安全条件,并遵循严格的程序。其次,实行临期食品流通销售渠道的严格管控制度。除了实体食品经营企业可以按规定处理自身正常经营产生的临期食品之外,任何商家未经批准都不得经营回收再销售临期食品业务,包括代理销售。要实行严格的资质准入制度,保证渠道的专业性、可靠性。

  在相关法规健全之前,像“剩菜盲盒”之类的线上临期食品销售应受到限制,防止一些电商不顾食品安全,一味花式营销临期食品。如,《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第五条明确规定,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食品、化妆品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对此,应当督促落实。此外,消费者亦当理性消费,别为“盲盒”之类的噱头所迷惑。

  


原文链接:https://www.ah315.cn/display.asp?id=14074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礼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礼品内参 l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