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礼品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礼品市场 > 正文

花钱能有“预留名额”家有考生要留意四个陷阱

时间:2022-06-14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消协  

  通过“计划内预留名额”帮考生进入名校就读?您可得小心。北京一中院日前公布一起针对高考生的“预留名额”诈骗案,提示大家警惕报考“陷阱”。

  被告人刘某谎称自己与多家知名高校有内部协议,可通过“预留名额”“计划内预留名额”“托关系”等多种方式,帮助高考分数未达到相应高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进入知名音乐学院或国外名校就读,并承诺办理不成全额退款。最终,刘某成功骗取9名高考学生家长共计80余万元。

  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刘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1万元。北京一中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根据近年来利用高考进行诈骗的案件,总结出了四种主要诈骗类型:

  称花钱可买名额,低分也能被录取。犯罪分子谎称可找关系,如谎称自己和高校领导有私交,可让未达正常录取分数线的学生,通过“计划内预留名额”等方式被“破格”录取,并提供一定的培训服务。

  国内不行国外行”。犯罪分子虚构国外高校招录计划、渠道,吸引分数不够报录国内院校的考生和家长。家长支付犯罪分子所谓“境外服务费”。

  涉及分数须谨慎,早查、调高不可信。部分犯罪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和侥幸心理,散布付费即可提前查询或调高分数的消息,以此骗取钱财。

  虚假入学,蒙骗家长。有被告人通过租赁房屋、聘请师资、安排军训等方式,欺骗学生和家长“已经实际入学就读”,耽误学生的青春年华。(记者 林靖 通讯员 马聪)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xyw/xfxw/202206/t20220614_3380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礼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礼品内参 l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