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礼品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礼品市场 > 正文

百余位老人考察“总部”参观“工厂”,原是受骗上当之旅!

时间:2022-06-23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消协  

  许诺24%的高额利息、组团参观总部工厂、赠送国内旅游考察……在这样的层层套路下,百余位老年人被骗走了300余万养老钱。即便诈骗团伙卷款跑路后,一些老人仍然难以置信:豪华的办公场所、繁忙的工厂车间,可都是自己亲眼所见。对此,检察官提醒: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

  案例一

  实地

  考察总部再投资

  信以为真签约投钱

  退休了的陈大妈听邻居介绍,有一个投资项目能够获得比银行利息高的收益,不仅每年能得24%的高额返利,还能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她有些动心——不如拿一部分钱投资。于是,陈大妈跟随一众老年人来到某企业在怀柔的分公司考察,公司总经理圣某某亲自接待。

  圣某某向大家介绍,公司经营互联网饮水机项目。为了开发后台软件向社会筹集资金,借款年息高达24%,期限分为半年和一年不等。为了证明公司的实力,圣某某又宣称,公司总部位于山东,除了经营饮水机项目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产业。

  随后,圣某某向陈大妈等人发出邀请,前往山东公司总部及相关工厂参观考察,相当于提供一次免费旅游。很多老人不禁动了心,欣然接受了邀请。

  于是,怀柔分公司组织28名老人到山东考察。公司实际控制人乔某某和法定代表人潘某某负责了当地的接待工作,先后陪同大爷、大妈参观了石材厂、饮水机厂,考察了生产车间,还顺路前往附近的一个市场了解销售情况。沿途,这家公司的广告频频出现,更是让老人们对公司发展深信不疑。

  之后,乔某某、潘某某又陪同老人们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还赠送了不少土特产品。经过三天的“考察”,老人们纷纷签了合同,投了钱。陈大妈实际投资8万多元,其他老人也分别投资了数万元。最终,全都上当受骗。

  曝光

  旗下产业都靠“安排”

  其实,该公司所谓的饮水机项目、山东公司总部以及相关产业全部是“假的”。

  在老人前往山东考察前,乔某某提前给公司法定代表人潘某某打电话,让其按每人300元的标准买好当地的土特产,并安排好住宿和考察地。

  随后参观的工厂、市场与这家公司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乔某某等人事先花钱与当地厂家打点好关系,带着投资人前往转一转,假称旗下产业,就连广告牌也是专门找人制作的道具。

  案例二

  实景

  到访公司增信任

  持续追加投资金额

  高大爷退休后,经常到公园遛弯儿。一次,遇到了某公司业务员小刘。小刘一边陪着锻炼,一边推销公司业务。他告诉高大爷,自己所在的公司正在扩大经营,拟向社会融资,投资收益率高达24%,“比银行存款利息可高多了”。高大爷便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没过几天,高大爷就接到了小刘的电话,称公司开宣传推介会,邀请高大爷参加,“投不投资没关系,只要您来参会,就赠送几斤柴鸡蛋。”高大爷一听赠品挺实惠,便欣然应允。

  按照小刘提供的地址,高大爷来到京郊某高档小区的一处底商——某公司怀柔分公司的营业场所。公司装修豪华,给高大爷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天,在二楼的会议室,像高大爷这样的“投资人”有十多位。公司营销团队负责人向高大爷等人展示了公司简介、经营项目,出示了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的营业执照,允诺投资1万元每月支付利息200元,一年到期后归还全部本金。当场投资的,还赠送一桶大豆油。

  高大爷和其他几名老年人均当场投了1万元。投资当月和第二个月,高大爷如期收获了400元利息。第三个月,业务员小刘又给高大爷打来电话,称公司最近有活动,投资累计2万元以上的客户均可享受基地考察一次及江浙沪三日游;投资累计5万元以上的客户可享受泰山五日游;投资累计10万元以上的客户则可享受张家界七日游。

  投资送旅游,高大爷觉得划算,遂又追加了1万元投资款。之后,在业务员不间断的电话推销下,他累计向该公司投资了10万元。可是,高大爷再也没收到投资回报。

  曝光

  空壳公司全凭“包装”

  事实上,涉案的公司只是一个空壳公司,全靠销售员骗取老人信任。据销售人员透露,到公司接受培训时,都被要求使用假名搞业务,工作内容是到大街上发传单,拉客户投资。发传单的对象以老年人为主。客户投资额的15%被当作业务提成。在这起案件中,涉及的空壳公司先后有三家,全无实际经营,背后则是一套人马。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虚假业务,融资借口或者是为了扩大生产、扩建基地种苗圃,或者是为了投资工艺品。

  案件主犯之一罗某某从网上检索到同类公司的资料,截取、拼凑出公司的行业前景、相关规划、扶植政策等内容,再将资料制作成宣传册。他还在网上检索同类公司的销售合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简单修改后冠上空壳公司的名称——一家极具实力的虚假公司就这样包装好了。

  审理

  两个犯罪集团十余人获刑

  半年之后,这些公司全都卷款跑路,令投资的老人们倍感诧异,又懊悔不已。

  “之前去他们在山东的工厂参观过,感觉生产挺正规的,怎么会是个空壳公司呢?”“我投资了5万,前6个月每月返给我1000元利息,这到第7个月怎么就跑路了?”“为了享受张家界七日游,我一共投了10万元,这可是我和老伴儿全部的养老钱,以后我俩可怎么办?”“公司法定代表人亲自接待的我,说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投资收益有保障,之前业务员还天天给我打电话嘘寒问暖,到现在谁也联系不上了?”

  这是办案检察官在向被骗老年人告知诉讼权利义务时,听到的最多的话。豪华的办公场所、亲眼见到的工厂,怎么都成了骗人的?老人们想不明白。

  注册空壳公司,包装虚假公司业绩,组织营销团队扫街宣传;以高息为诱饵,以扩大生产经营为说辞,邀请老年人参加公司宣讲活动;组织参观虚假工厂,安排国内旅游,赠送鸡蛋、大豆油……这些都是集资诈骗团伙设计好的套路。此次抓获的两个集资诈骗团伙,专门诱骗老年人“投资”,钱款到手后当即瓜分,公司运营六个月左右卷款跑路,先后骗取了100余名老年人300多万元“投资款”。

  最终,这两个集资诈骗团伙十余人被抓获归案。怀柔检察院以集资诈骗罪对被告人余某某等11人和被告人乔某某等3人先后提起公诉,法院后依法判处相关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5个月至12年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在检察官的工作下,部分被告人退赃退款人民币20余万元。

  检察官提醒

  警惕非法集资常用手段

  近年来,不法分子的诈骗方式越来越复杂多样,骗局的包装也更加精致完美,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行为愈发泛滥。纵观以往非法集资诈骗的案例,骗子常用的诈骗手段需要老年人多加警惕。

  1、用送鸡蛋为诱饵,以“低投入,高回报”为噱头招揽“客户”。

  2、编造虚假项目,甚至组织免费旅游、参观、考察等骗取公众信任。

  3、重金做宣传造势,发布广告、雇人发传单,甚至进行社会捐赠等制造虚假声势。

  4、利用血缘、地缘关系及熟人圈子,拉拢身边人加入以扩大集资范围。

  如何识别“馅饼”还是“陷阱”?

  第一,计算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第二,通过政府网站,看该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等。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资。

  第三,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了解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第四,公园、超市碰到拉投资的业务员要警惕,旅游、讲座切忌盲听、盲从,不要被表象冲昏了头脑。亲朋好友的推荐和劝说也要留个心眼,多与儿女商量,仔细思量、审慎决策,以防成为亲朋好友发展下线的目标。

  第五,如发现非法集资犯罪线索,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记者 张蕾)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xyw/xfxw/202206/t20220623_339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礼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礼品内参 l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